原理应用

海神品牌馆

2012-06-01点击量:

 

电生理诊断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近年来肌电图学发展的非常迅速,目前这项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更多的神经科、骨科、内科医生提供检查手段和治疗参考依据。肌电图检查方法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和针电极肌电图EMG)检测。
    
一、肌电图的常用应用范围:
    
神经/骨科:区别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对神经根、丛、周围神经损害部位及范围的定位;对感觉神经根节前或节后损伤的鉴别;各种神经嵌压征的确定及神经再生的判断。
    
内科:内分泌紊乱、代谢紊乱、高压病、肾病等伴发的神经-肌肉疾病。
     
二、肌电图检查的目的:
     1
、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有时仅凭借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准确定位诊断时,EMGNCV可提供客观的依据。
    
1)辅助明确病变部位:如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本身等。
    
2)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发现临床下病变。
    
3)鉴别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判断病变累及范围。
     2
、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线索
    
1NCV测定可提示病变部位是轴索损害为主,还是脱髓鞘为主,或二者并重。
    
2)某些电生理的特异性所见有助于缩小诊断范围,如重复电刺激(RNS)低频递减试验阳性提示神经肌肉接头病变,是诊断重症肌无力的重要手段。
    
3)有助于判断病变处于急性期、恢复期或稳定期。
     3
、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客观评价疗效和预后。
    
三、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
    
(一)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主要反映有髓神经纤维的状况。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常用测定参数有产生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另外,注意动作电位的波形,波形弥散常是由于脱髓鞘而致。
1
、运动神经传导:研究的是运动单位的功能和整合性。原理为对神经干上远、近两点超强刺激后,在该神经所支配的远端肌肉上可记录到诱发出的混合肌肉动作电位。通过对动作电位波形参数的分析,来判断此运动神经的传导动能,评价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
潜伏期ms:一般测起始潜伏期,反映了神经轴索中快传导纤维把冲动由刺激点传到记录肌肉产生动作电位所经历的时间,包括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在神经和肌肉接头之间的传递、在肌纤维上的传导时间。通常把远端刺激点到引起动作电位之间的时间称为末端潜伏期,在临床上对脱髓鞘病的判断很重要,如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MCV测定的腕-掌潜伏期明显延长。
波幅mv:反映了参与形成混合肌肉动作电位的肌纤维数量。正常情况下,远、近端刺激所得波形大致一样,在轴索损害时可表现波幅减低。如果无外界影响因素存在而两点间波幅下降大于50%,即说明两点之间有神经传导阻滞。
传导速度m/s:反映了神经干中快和粗的神经纤维的生理状态,等于远、近两点距离/远、近两点起始潜伏期差。脱髓鞘病变时,会出现传导速度减慢。
2
、感觉神经传导: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一端,冲动沿着神经干传导至另一端,记录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波形。反映了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过程,研究的是后根神经节和其后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
起始潜伏期ms:冲动由刺激点传至记录点所经历的时间,反映的是快纤维的传导情况。
波幅uv:反映的是去极化感觉纤维的数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小,常用uv计量。波幅变化范围较大,不用来判断是否有轴索损害。
传导速度m/s:等于刺激点到记录点距离/起始潜伏期,反映了快传导,有髓鞘感觉纤维传导速度。
    
(二)NCV测定的临床应用:
1
、首先可以确定是那些神经受损,以及损害类型是节段性脱髓鞘或轴索损害,前者主要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和(或)潜伏期延长,后者主要表现为波幅降低。波形观察有助于进一步识别,波形离散和传导阻滞也是脱髓鞘的表现。传导阻滞时主要表现为近端刺激时波幅较远端明显下降,而传导速度不一定减慢,多见于病变的急性期。而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形离散则多见于恢复过程或慢性病程的疾病。
2
、对有些神经病变在其临床表现尚未明显出现之前即可发现其亚临床改变,如糖尿病早期神经病。感觉纤维较运动纤维敏感,当某些病变运动电位尚无明显变化时,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已表现出异常。
3
、神经根和神经丛病变的鉴别:神经根病变时SCV的测定通常正常,而神经丛病变时虽然神经传导速度可以正常,但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可有明显的波幅降低。
4
、由于感觉纤维不参与运动单位电位,SCV检测可以协助鉴别运动系统病变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还是肌肉本身病变所引起,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后两者SCV正常。
    
(三)针电极肌电图(EMG):EMG是用同芯针电极插入所检肌肉,分别记录肌肉于放松时自发电活动和肌肉收缩被激活时运动单位电位变化情况。EMGNCV结合是对周围神经和肌肉病变的主要检查手段。NCV研究的是神经的兴奋性,而EMG则研究运动单位的整合性。
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小功能单位,由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及其轴突、神经肌肉接头和轴突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组成。运动神经元单次发放冲动可以引起其轴索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同步收缩,产生运动单位电位(MUP,即EMG所要分析的内容)。当神经病变而导致轴索的长度不等或神经到肌肉之间传递时间不等,以及肌肉本身病变而影响冲动传导时,都会造成同一运动单位内很多肌纤维不能同时去极化,这就是很多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时运动单位电位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
对每一块所检肌肉,通常分四个步骤观察:
1
、插入电位:当针电极插入肌肉或在肌肉内移动时,因机械性刺激而致肌纤维去极化产生的短暂电活动,称插入电位;时间很短,针停后持续时间不超过300ms,否则称为插入电位延长,可见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减少或消失则提示肌纤维数量减少或严重肌萎缩或纤维化,功能性的肌肉不能兴奋。
2
、静息状态下:正常时当肌肉完全放松时除终板区外不产生动作电位,异常时出现自发电位。常见为正尖波、纤颤电位、肌强直电位等,是因为肌纤维失神经支配大约2周后后对乙酰胆碱敏感性大大增强,而这种敏感性可造成失神经肌纤维即使对血液中很小量乙酰胆碱也可发放自发电位.临床多提示神经源性损害。
3
、轻收缩时:大力的30%左右。观察运动单位电位的形状,时程、波幅、位相和发放频率等。短棘波多相电位多提示肌源性损害,群多相电位多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疾病或陈旧性神经损伤疾病。
4
、大收缩:正常时为混合或干扰相。异常表现可见:完全无运动电位——功能完全丧失;单纯相——神经病变;病理干扰相——肌病的有力证据。
*EMG
检测的临床用途:适用于脊髓前角细胞及其前角细胞以下的病变。
1
、鉴别神经源性(主要为轴索)损害和肌源性损害。
2
、结合NCV帮助判断神经源性损害的范围或节段。
3
、提示病变的活动情况和神经再生情况。
4
、治疗效果的观察。
*EMG
检测的禁忌征:
有凝血功能障碍如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计数<20X10*9/L等;传染病如乙型肝炎、HIV阳性等。(注:EMG检测后的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增高,48小时后可恢复正常。)  
 
 

上一篇: 红外光治疗仪分类介绍

下一篇: 实时荧光定量PCR